冬至,大概是我最上心的節氣了。
依照歷年自耕的週期性,過了冬至、每天的日照就會慢慢延長,雖然氣溫仍低,但就要先開始準備春耕的事宜了,所需的種籽需要購買,菜圃需要整地,秋冬蔬菜香草,規律地逐個或修剪、或採收、或醃漬乾燥保存。
另外就是、冬至是吃湯圓的好日子;我愛極吃湯圓時那種溫暖的感覺,所以即便是所居之處根本買不到湯圓,每年也都要想辦法自己動手。家裡有糯米粉的時候就自己搓團子,實在山窮水盡的時候也曾用圓嘟嘟的韓國小年糕克難。今年手邊剛好前兩者都沒有,卻有一包長糯米,於是就用最原始的方法,泡米、打磨、脫水、再手工搓捏成團。
每年團子總是幾種固定做法,但內餡卻要傷腦筋創新,既不想花太多時間、又要是方便取得的食材;今年在前思後想後決定利用之前介紹過的簡易南瓜抹醬,沿襲我"一食多用"的習慣;南瓜抹醬用在湯圓內餡、煮熟後是非常滑細的流沙奶黃口感。製作之時玩心大起,取一部份米糰混入紫薯粉,揉搓之後是耀眼的紫色,雙色湯圓讓冬至的碗裡多了些許花俏的層次。
首先要洗淨、並浸泡糯米,大概2小時左右,份量看自己需要決定。
我這次泡了2杯(240ml. 杯)糯米,總共約可做 25~30 個帶餡湯圓(視湯圓大小);所有的水份最後都要擠壓脫去,因此水份不特別測量,只要方便家中機器打磨即可。
將浸泡完畢的糯米放入果汁機內,高速打磨成滑細米漿,倒入紗布袋內,慢慢將水份擠出,直到剩下無多餘水份的米糰。
雖然一般糯米點心多用圓糯,但今天手邊只有長糯米、也就這麼用了。
若是使用圓糯米,口感會更加黏糯。
脫水擠出的"米奶"千萬不要拋棄,之後可以用來做杏仁茶、核桃酪,也可以用來入菜、勾芡、或製作醬料、濃湯,非常實用。
取一部份米糰中,放入滾水中煮熟(浮起)。
這個步驟是為了讓部份米糰產生黏性,之後倒回生米糰內用力揉搓,即可成團。
我手邊沒有糯米粉,自然也無法用糯米粉製作防沾,不過我用了一些樹薯粉(tapioca flour,或作木薯粉、波霸粉圓粉)效果一樣好,還增加了Q彈口感;另外添加了2大匙的椰子油(奶油豬油植物油亦可),搓揉到米糰滑細即可。
我將當中一半的粉糰分出來、加了2大匙的紫薯粉(紫地瓜粉),並重新揉合成紫色的滑細粉糰。
所謂"搓湯圓、搓湯圓",湯圓的外皮必須用力揉搓才能產生黏性。
取適量的米糰,放在手心(撒點木薯粉防沾),再次用力揉搓得更滑細並充滿黏性,小心包入南瓜餡,捏合收口,然後於手心輕輕搓滾成圓。
南瓜內餡的製作請參考『簡易南瓜抹醬』,從冰箱取出後、趁抹醬硬挺時直接包入。
如果擔心抹醬太軟不好包入,可以事先分成小坨、平放排列在舖有烘培紙的烤盤上,入冷凍庫冷凍成塊,就會好包許多。(我沒有事先冷凍,直接包入、也並不是太難)
搓好的湯圓、以及尚未使用的米糰,要加蓋保濕,以免乾燥難以捏合、或是煮製時爆裂。
最後只要將湯圓入滾水中煮至浮起,即可搭配糖水同食。